首页 > 知识问答 >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登幽州台歌翻译

登幽州台歌原文及翻译,登幽州台歌翻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2-09 09:25:21 浏览量:

1,登幽州台歌翻译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2,登幽州台歌的翻译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3,登幽州台歌译文

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留下了眼泪。

4,登幽州台歌全诗与翻译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你好!《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原文如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5,求登幽州台歌的原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全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
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登幽州台歌翻译

登幽州台歌[1]陈子昂[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注释】[1]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 [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3]一般把"古人"、"来者"解释为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任用贤才的君主。从诗的整体意思来看,将其解释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乐毅等人)似更为确切。 [4]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涕:泪。【提示】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传诵的作品。此诗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能超越个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相当丰富。从艺术上看,虽然四句都是虚笔抒情,却纵览今古、横扫天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傲而富有英雄气魄的诗人形象。这一英雄形象昭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令读者感动不已。

© 噜噜熊-出国留学网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