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1-30 08:41:19
浏览量:
1,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2,季风气候有哪些特点
季风气候是**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温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受来自**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性特征。因为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气流的影响,所以季风气候的总体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即雨热同期。但是季风气候可以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他们之间的特点又有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高温多雨,夏季温暖少雨;副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3,热带季风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我是文科生,可以为你回答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降水较为充足。最要在低纬度地区,比如中南半岛。简单的说,中年炎热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你好,让我来回答您的问题,为您解答疑惑。终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受季风影响较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果您觉得我说的好的话就给我满分吧!!!5,季风的特点风向和影响范围
季风是因季节不同而风向相反的气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实质上是对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水分交换。最典型的季风区是亚洲东部、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南非东部、澳大利亚东部也有分布。东亚季风夏季是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这只是主要的风向,并不是绝对的。各地所处的冷高压的位置不同,盛行风向也不尽相同。例如东亚季风在华北、日本等大致为西北风,华中华南地区为东北风。 东亚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引起的,其次青藏高原也会和**平原地区产生独特的高原季风,也会影响东亚。东亚季风在冬季时较强,即冬季风强劲,常常带来冷空气和强降温。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 南亚季风主要也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冬季),另外,在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6,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环绕着全球的东西向风带,并不都是天衣无缝、完整无缺,而是呈现着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在热带、副热带、温带地区的赤道无风带、信风带、副热带无风带和西风带上,有些地区完全被南北向的季风所取代。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在冬季由**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 季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在南海北部,中间经过3次突然北推和4个静止阶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进至黄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终界线——华北一带。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烈,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常有8级以上的北到西北风伴随寒潮南下;南海以东北风为主,大风次数比北部少。 季风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那里的降水多半来自夏季风盛行时期。我国古代利用季风实施航海活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明代郑和下西洋,除了靠前次夏季启航秋季返回外,其余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西南季风期间归航。这充分说明了古人对季风活动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7,季风有什么特点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概念,通常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迥异的现象。其英文名称为Monsoon,来源于***文中的词汇Mausim。中古时代***商人利用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从事航海活动,当时人们对盛行此地的季风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17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商人在这一地区航海活动的增加,人们对季风的观察更为细致,从而加深了对季风的认识。1686年哈莱(Halley)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提出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他认为,海陆加热差异导致大气中气压的差异,这种差异只能通过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来平衡。夏季风由冷洋面吹向暖**;冬季正好相反,由冷**吹向暖洋面。后来,哈得莱(Hadley,1735)又对哈莱的季风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他指出,按照哈莱的理论,***海至印度的季风应该是夏季吹南风,冬季吹北风,但实际观测到的却是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显然,哈莱在他的模型中漏掉了什么重要的因子。哈得莱认为,气流从南半球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由于地球的自转效应,受到一个向右的惯性力作用。这个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也称科里奥利力(Coriolisforce)。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边,在南半球指向左边。哈德莱的季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南亚季风的风向及其变化特征。后来,随着人们对季风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科学家又提出,大气中的湿过程也是驱动季风的机制之一。空气中的水汽的相变过程能够储存和重新分配热带和副热带大部分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能,并且有选择地释放这些能量,从而决定季风降雨的强度和地域。3认识编辑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这里强调“大范围”是因为小范围风向受地形影响很大;(2)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例如,冬季风来时感到空气寒冷干燥,夏季风来时空气温暖潮湿;(3)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4形成编辑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风系。随着风向的季节2006年我国南海夏季风监测情况变化,天气和气候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季风”一词来源于***语"mausim”,意为季节。中国古称信风,意为这种风的方向总是随着季节而改变。英国e·哈雷认为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和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型海陆直接环流。冬季,**比海洋冷,**上为冷高压,近地面空气自**吹向海洋;夏季,**比海洋暖,**上为热低压,近地面空气自海洋吹向**。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有了比较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后,有人指出行星风系的季节位移也是形成季风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并不是所有具有海陆差异的地区都有季风,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因子在季风形成中起作用。例如,大地形(如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积重难返及南半球越赤道而来的气流,对夏季风的活动均有很大影响。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吹向**,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冬季**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变为东北季风。冬季风十分干冷。5特征编辑世界上季风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南亚、东亚、非洲中部、北美东南部、南美巴西东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其中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著名。有季风的地区都可出现雨季和旱季等季风气候。夏季时,吹向**的风将湿润的海洋空气输进内陆,往往在那里被迫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雨季;冬季时,风自**吹向海洋,空气干燥,伴以下沉,天气晴好,形成旱季。6地区特征编辑季风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那里的降水多半来自夏季风盛行时期。我国古代利用季风实施航海活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明代郑和下西洋,除了靠前次夏季启航秋季返回外,其余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西南季风期间归航。这充分说明了古人对风活动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7季节变化编辑冬季,**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 季风(20张)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季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在南海北部,中间经过3次突然北推和4个静止阶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进至黄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终界线—华北一带。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烈,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常有8级以上的北到西北风伴随寒潮南下;南海以东北风为主,大风次数比北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