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大三巴是哪里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1-25 07:27:16
浏览量:
1,大三巴是哪里的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2,大三巴位于澳门的什么地方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为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牌坊原来是澳门圣保禄大教堂的门楼.因为大火烧剩下现在的门楼很象牌坊,根据教堂原来名字,加个形容词大字.现在就叫大三巴了.3,澳门大三巴原来是什么教堂呢因为什么原因成了现在这样
1562年,葡萄牙人建造的“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4,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大三巴是什么意思
大三巴牌坊是位於圣保禄山的上天主之母教堂(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与大炮台及两者之间的前圣保禄学院为一整体。而「三巴」这个名字是来自於「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圣堂创建於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义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5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1835年1月,教堂起火,最后剩下教堂的前壁。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国的传统牌坊,故本地人便称之为「大三巴牌坊」5,大三巴牌坊 是什么宗教风格
天主教堂 天主教宗教风格 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6,关于大三巴的资料
大三八是澳门标志性建筑. 蛋卷好吃,中文和英文,葡文的也有.10-30元不等.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稣会神父设计,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於稍后完成。 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始,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是一所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禄教堂失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间曾数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保养工程於1991年进行。 圣保禄教堂的建筑,揉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中西合壁、雕刻精细,单独是大三巴牌坊的造价,三百年前已达三万两银7,大三巴在哪里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澳门八景之一,是闻名遐迩的澳门标志,已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它矗立在数十级台阶上,巍峨壮观。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特色景观 靠前层 最上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 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三层 这一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但是左右两两对称的石柱和相关的形式内容,分别组成六对雕像。由左右两边向内各对依次是:靠前对是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树。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 第四层 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交通指南 乘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路于新马路下车,沿议事亭前地及步行径前往可到。17、18、8A、26于白鸽巢总站下车沿石仔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