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1-24 08:33:17 浏览量:

1,齐民要术是谁写的作者是谁

贾思勰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年-53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0}

2,齐民要术是什么意思

书名简介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年-53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

3,齐民要术内容及历史地位

《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一般认为,杂说部分是后人加进去的。 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

4,齐民要术介绍了哪些内容

《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shāng],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qiān]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由于汉族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汉文农学著作,如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对《齐民要术》的成书有重要作用。

5,齐民要术 的全部 译文

这里有:http://copies.sinoshu.com/copyclass476361/
“齐民”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一般百姓(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神农发明耒耜一类的农具,是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好处。殷商、周代的强大,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晁错说:“圣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国君自己能耕种而使老百姓能有饭吃,国君自己能织布而使百姓能有衣服穿,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或方法)。人们在受寒时对于衣服的需求,是等不到又轻又暖的皮裘丝绵之类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需求,也等不到甜美的食品才吃;饥寒来到身上,就顾不得廉耻了。人的通常情况是一天不吃两餐就饥饿,整年不做衣服就寒冷。肚子饿了没吃的,肌肤受寒没衣穿,即使慈爱的母亲也不能养育她的儿子,君主又怎能拥有他的百姓呢?”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农书。东魏贾思勰撰。十卷,九十二篇,又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思勰事迹无考,各本皆题高阳太守。从书中内容的下限年代看,撰成当在东魏武定二年 (544)以后(一说为533~544之间)。自序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说明作者是总结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写成的。全书援引古籍近二百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汉晋以来很有价值的农书现都已失传,后人主要从本书中加以辑录。书中举凡五谷、瓜果、蔬菜、树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鱼类的饲养,酒、酱、醋、豉脯、羹、臛(肉羹)、葅(泡菜)、饼、饭、饴、糖等的制作,以及煮胶、造笔墨的方法等,都有论述。最后列举"非中国(指中原)物",亦即北方不生产的蔬菜、瓜果的名称。该书总结了 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主要如防旱保墒、选种和培植良种、轮作和绿肥作物栽培等,并提出农业生产应当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抓紧各个环节的原理。《齐民要术》是《氾胜之书》以后内容更为丰富的一部农书,也是研究北朝时期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注释该书的,有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南北朝时贾思勰所著,成书时间在533~544年间。全书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几个方面,其中有不少关于纺织生产技术的内容。全书正文10卷,92篇,共11万多字。书前有“自序”和“杂书”各一篇。著者贾思勰,山东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太守。他曾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农业生产,后回乡经营农牧业。《齐民要术》记载的有关纺织的内容以纺织原料,特别是蚕桑生产技术为主。在第5卷中专列“种桑柘第四十五(养蚕附)”,讲到桑柘的种植技术和桑的品种,靠前次提到了荆桑、地桑、黑鲁桑和黄鲁桑之分。并引用谚语:“鲁桑百,丰绵帛”说明鲁桑是当时的优良桑种。选育蚕种,是养蚕的关键环节,书中记载了关于蚕种的选择,首次提出从化性和眠期上分类,指出:“今世有三卧一生蚕,四卧再生蚕。”并引证《俞益期笺》的“日南蚕八熟,……”和《永嘉记》的“永嘉有八辈蚕”的记载,保存了中国古代南方和东南炎热地区利用冷水低温控制蚕卵孵化时间,从而达到按季节分批饲养8次蚕的科学记录。《齐民要术》卷二,种麻第八和麻子第九,分别记述了种植枲和苴的技术。卷五第五十二种红花、蓝花、栀子;第五十三种蓝和第五十四种紫等条,叙述了几种主要的植物染料的生产方法。卷六养羊第五十七篇中详细地记载了选羔、放牧、圈养、饲料、剪毛、制毡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书中还较详细地记叙了防毡生虫的方法。卷十中有“木绵”条,引述了关于木棉树即灌木状棉花的记载。中国北魏综合性农书 ,世界农学史上最早 的专著之一 。书名中的“齐民”,意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作者北魏贾思勰 。书约写成于6世纪30~40年代 。最初在民间辗转传录,至北宋天圣年间才官刊颁发给劝农使者,以指导农业生产。以后官私传抄不绝,版本多至20余种,并广为其他农书、杂著援引。早在唐末时已传入日本,至今日本还藏有北宋最早刊印的残本。近代以来,世界上已有多种译本出版,并有不少研究此书的著作。该书共分10卷,92篇,约11万余字。在卷前有“杂说”一篇 ,一般认为是后人所加 。前5卷包括各种农作物 、蔬菜、果树、桑柘(附养蚕)等的栽培技术;第6卷为禽畜和鱼类的养殖;第7~9卷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包括酿造、腌藏、果品加工 、烹饪 、饼饵 、饮浆 、饴糖 ,旁及煮胶和制笔墨 ;第 10 卷以很大篇幅引载了有实用价 值的热带 、亚热带植物 。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的农书及杂 著 ,使一些 佚 失的著作如《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得以部分地保存下来。 全书要旨在于提倡奖励农耕,改良土壤,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方法,强调选种和改良品种以及掌握好天时地利等因素的重要性,不尚空谈,注重实践。在农业生产方面,它总结了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和土壤特性来进行各类作物的布局、栽培和管理的经验;阐述了当时黄河流域的耕作方法、轮作制度、间套及混作措施;主张开辟肥源、栽植绿肥、旱地实行井灌设施,以及采取防治病虫害与霜冻等的技术措施;对植物的驯化、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杂交和定向培育等也有一定的论述。在果树和用材木方面,它总结了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多种繁殖方法。该书对大家畜的外形鉴定、禽畜的选种、育种和饲养管理,对农副产品加工,特别是酿造,也都有重要的论述。书中还重视介绍野生植物和南方植物的利用,第10卷可以说是现存最早该书共分10卷,92篇,约11万余字。在卷前有“杂说”一篇 ,一般认为是后人所加 。前5卷包括各种农作物 、蔬菜、果树、桑柘(附养蚕)等的栽培技术;第6卷为禽畜和鱼类的养殖;第7~9卷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包括酿造、腌藏、果品加工 、烹饪 、饼饵 、饮浆 、饴糖 ,旁及煮胶和制笔墨 ;第 10 卷以很大篇幅引载了有实用价 值的热带 、亚热带植物 。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的农书及杂 著 ,使一些 佚 失的著作如《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得以部分地保存下来。 全书要旨在于提倡奖励农耕,改良土壤,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方法,强调选种和改良品种以及掌握好天时地利等因素的重要性,不尚空谈,注重实践。在农业生产方面,它总结了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和土壤特性来进行各类作物的布局、栽培和管理的经验;阐述了当时黄河流域的耕作方法、轮作制度、间套及混作措施;主张开辟肥源、栽植绿肥、旱地实行井灌设施,以及采取防治病虫害与霜冻等的技术措施;对植物的驯化、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杂交和定向培育等也有一定的论述。在果树和用材木方面,它总结了播种、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多种繁殖方法。该书对大家畜的外形鉴定、禽畜的选种、育种和饲养管理,对农副产品加工,特别是酿造,也都有重要的论述。书中还重视介绍野生植物和南方植物的利用,第10卷可以说是现存最早南方植物志。

7,齐民要术赏析

【《从《齐民要术》看古代农学与儒学的关系》】文章简介:作者:乐爱国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68 更新时间:2006-10-21 17:50:54【阅读字号:缩小 放大】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中国科技史家们认为,“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之丰富,实为世界靠前,约有5、6百种之多”①。然而,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积极的影响。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贾思勰,齐郡益都(今属山东)人,曾任高阳太守,北魏时期的农学家。他的《齐民要术》共十卷,九十二篇,内容丰富,“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②,涉及精耕细作、选种播种、作物栽培、果木种植、畜禽饲养、食物加工等等许多方面。《齐民要术》“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其中也吸取了儒家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靠前,《齐民要术》吸收了儒家的民本、农本思想。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序”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地,万国作乂。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论述源自《汉书·食货志》,其中吸收了《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中的民本、农本思想;尤其是“《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一句,实际上是把儒学与农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据《论语·子路》中记述,孔子到卫国,“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就是所谓对百姓要“富而教之”。《齐民要术》还说: 《书》曰:稼穑之艰难;《孝经》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③儒家讲仁爱,落到实处,也包括富民;讲孝道,也包括赡养父母,所以要发展农业,要“不违农时”,以保证“黎民不饥不寒”④;因此也就需要发展农业科技。贾思勰对儒家经典中有关民本、农本思想的引述,旨在说明他的《齐民要术》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的,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实。第二,《齐民要术》吸收了儒家的“三才之道”。儒家的“三才之道”至少可以追溯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后来的荀子也说要“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⑥,还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⑦《易传》则明确讲天、地、人三者的统一,提出“三才之道”。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吸收了这一思想,其中说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⑧《齐民要术》要求遵循天时、地宜的自然规律,而不赞同仅凭主观而违反自然规律的“任情返道”,这就是要实现天时、地利、人力的三者统一。《齐民要术》还说: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谚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錤,不如待时。”又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⑨《齐民要术》对于《孟子》的这些引述,同样是为了说明遵循自然规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儒家“三才之道”的思想与古代农学的密切关系。第三,《齐民要术》还吸收了儒家经典中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许多知识。儒家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也包括农学知识。《齐民要术》一书对儒家经典中的农业科技知识有较多的引述,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对儒家经典中动植物知识的引述。比如,《齐民要术·种瓠第十五》有:“《卫诗》曰:匏有苦叶。毛云:匏谓之瓠。《诗义疏》云:匏叶,少时可以为羹,又可淹煮,极美;故云:瓠叶幡幡,采之亨之。八月中,坚强不可食,故云:苦叶。”《齐民要术·种枣第三十三》有:“《尔雅》曰:壶枣;边,要枣;櫅,白枣;樲,酸枣;杨彻,齐枣;遵,羊枣;洗,大枣;煮,填枣;蹶泄,苦枣;皙,无实枣;还味,棯枣。”等等。其二,对儒家经典中有关农事安排的农学知识的引述。比如,《齐民要术·种谷第三》有:“《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修宫室,坯垣墙;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穿窦窖,修囷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季秋之月,农事备收;孟冬之月,谨盖藏,循行积聚,无有不敛;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取之不诘。”《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有:“《周官》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此类引述在《齐民要术》中还有很多。应当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农学经典;儒家文化不仅从思想上而且从知识层面上对《齐民要术》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经典对于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以及后世的农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这一点而言,就可看出儒家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农学的积极影响。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古代农学家大都认真研读过儒家经典,这对于他们的价值观以及知识结构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研究农学,无论是研究动机,还是研究方法,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他们的农学著作还包含了大量儒家经典中的有关知识。从这一意义上说,古代农学家大都是有着儒家思想并且是饱读儒家经典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农学著作大都是包含了儒家经典知识并且是在农学领域中延伸的儒学著作。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的科技,尤以农业科技最为突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儒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儒家的民本、农本思想推动了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儒家经典中所包含的古代农学知识不仅是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古代农学家研究农业科技的知识来源,从而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注释:① 杜石然:《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23页。②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③ 《齐民要术》“序”。④ 《孟子·梁惠王上》。⑤ 《孟子·公孙丑下》。⑥ 《荀子·富国》。⑦ 《荀子·天论》。⑧ 《齐民要术·种谷第三》。⑨ 《齐民要术·种谷第三》。注:该文以拙著《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中华书局2002年12月版)第144~147页为基础,略有增删。相关阅读“朱熹家有浑仪”略考儒学与中国传统农学隐士与中国传统农学
你好!What are they?I not a pig. Dont bam to me!打字不易,采纳哦!

© 噜噜熊-出国留学网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