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史
坐落于西海岸肯特岗,新加坡国立大学已走过115年风雨,见证了新加坡的衰落和繁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溯漫漫时光,细细聆听NUS的前世今生。
初创:从七州府医学堂起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现今的综合性大学,NUS最初其实起家于医学院。
19世纪尚属英属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的新加坡医疗资源匮乏。当地的公立医疗服务大多面向英国官员和警察,而本地人更倾向于求助传统医学。随着殖民地的发展和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流行,当地人的医疗需求不断扩大。
1889年,海峡殖民地首席医官西蒙医生(Dr. Max Simon)率先提出训练助理外科医生的计划。遗憾的是,这所萌芽中的学校没有招收到足够合适的学员。此后,殖民政府虽然也为设立医学院做出了一些努力,然而都因各种原因宣告失败。
直到1904年, 陈若锦(Tan Jiak Kim) 的请愿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陈若锦,1859.04.29–1917.10.22
陈若锦祖籍福建省永春县,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精通马来语和英语。与父辈一样,陈在经商的同时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致力于为华人群体发声。1889年,陈被选为新加坡市立法议员,1901年联合创立海峡英籍华人公会(SCBA)。1904年,考虑到新加坡当地的医疗状况,陈若锦联合华人领袖和非欧籍领袖向殖民地总督提呈请愿,建立医学院。
同年10月4日,辅政司代表总督回应陈若锦,殖民政府同意建立学校,但由于资金有限,需各族人民自行募集$71,000建校基金,此事才可实现。
在陈若锦的号召和动议下,华人和非欧籍群体对这建校之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很快,在殷商和不同帮派华人的合力资助下,建校基金共筹集到$87,077。其中,陈若锦以个人名义捐出了$12,000。这一数额远超政府最初所预期。
终于,在多方人士的努力下,1905年9月28日, 七州府医学堂 (Straits an Feerate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Meical School)成立了。
1912年,因为接受了来自爱德华七世纪念基金的$120,000的捐款,同时纪念学校在爱德华七世在位期间建立的事实,七州府医学堂更名 爱德华七世医学校 (King Ewar VII Meical School)。1921年,为更好地反映学校的学术声望,学校再次更名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King Ewar VII Meical College)。
合并:从医学院到综合性大学
1928年,另一所高等教育学院在武吉知马(即NUS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现址)成立了,那就是 莱佛士学院 (Raffles College)。
莱佛士学院为纪念新加坡开埠百年而设立,提供文理方面的高等教育。 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 至此,两校互为补充,组成了一所 以英语为教学语言 的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 马来亚大学 (University of Malaya)。
在合并的初期阶段,马来亚大学发展迅速,并在吉隆坡成立分校。1959年,吉隆坡分校和新加坡分校分别成为独立自治主体。同时,随着新加坡实现完全自治、新加坡自治邦的成立,两分校越发各自独立。1962年1月1日,两校彻底分离成为各自独立的大学,即新加坡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
在此期间,1955年,新加坡还诞生了另一所以华语为媒介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
华语教育与英语教育之争一直是新加坡长期存在的问题,南洋大学则是最早使用华语进行高等教育的一次尝试。遗憾的是,在当时,接受华语教育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乐观,其校园内对于政治事务的热衷也使得南洋大学与政府冲突不断。
1975年,政府促使南大引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977年,南大开始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联合课程。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正式合并,组成了现今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 这标志着从民间到政府,这种使英语教育与华语教育的合流的努力达到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南洋大学虽与南洋理工大学同址,却是两所不同的学校。在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次年,即1981年,南洋理工大学才在南洋大学的原址上成立。
至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也终于完成了从医学院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变,NUS终于确立了它的雏形。
发展:新世纪的NUS
合并之后的NUS一直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校园和更好的高等教育而努力。1991年,NUS成为新加坡第一所接入互联网的高校。1993年,NUS的全部本科生开始可以通过NUSNET接入互联网 。 同年,一个融合了英美高等教育理念的教务系统开始在工商管理学院投入使用,并于次年正式推广到NUS全部学院。
2004年,新加坡成立了高校自治,治理,和筹资指导委员会,帮助包括NUS在内的高校在教育市场中提高竞争力。2005年,新加坡政府接受该委员会的建议,决定给予公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