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究竟有多难?
《自然》杂志(Nature)对6,000多名研究生的调查揭示了博士研究的动荡本质。
除英语外,为了提高国际参与度,Nature还以西班牙语,中文,法语和葡萄牙语四种语言进行了调查,这是其历史上的第一次。 参与调查博士的构成为:
欧洲:36%
亚洲:28%
北美和中美洲:27%
非洲、南美和大洋洲:9%
*其中,中国690 名博士生受访。
1.SATISFACTION
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对自己获得博士学位的决定感到满意。与两年前的调查相比(78%),整体满意度略有下降。
2.OVEREXTENDED AND STRESSED
学生们为了获得博士学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近40%的受访者在国外学习。科研和学业压力也成了压在博士生们神经上的一块大石。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发布的一项国际调查发现,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31%的人出现了精神障碍的迹象,例如重度抑郁症,一般性焦虑症或恐慌症。而这一数据,在博士生中,也得到了印证。
超过三分之一的博士受访者(36%)表示,他们已寻求关于博士学位研究引起的焦虑或抑郁的帮助。
那么,让博士生们焦虑的源头是什么?对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维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难再次登上榜首。其中近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满意。
但是,按照地区来看,不同大洲的博士生们还是有差别的。
非洲的受访者尤其担忧的是读博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将学生债务列为他们最关注的五个问题之一,与债务相关的忧虑比亚洲(31%)、北美和中美洲(29%)和欧洲(21%)更为严重。
与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相比,北美的受访者更加在意的是专业与职业的不匹配。
此外,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在欧洲尤为重要。
3.ACADEMIC DREAMS
既然对现有工作不满意,那么博士生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有56%的受访者表示,学术是他们职业的首选。另外,近30%的人选择进入相关行业。其余的选择则是政府,医学或非营利组织的研究职位。
针对中国博士生,Nature单独整理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博士生的遭遇比国外还要难一点。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相关的数据:
0 1
这份调查采访了 690 名中国学生,只有 55% 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有一点满意。而在针对国外学生的调查中,这一数字为 72%。
0 2
当被问及「你的博士生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预期」时,45%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未达预期」,而在其他国家,这一数字仅为 36%。此外,只有 5%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博士生涯超出预期,还不到国际水平的一半。
0 3
在调查中,40% 的中国博士生表示他们曾因抑郁、焦虑而去寻求心理帮助。这一比例略高于其他国家(36%)。
0 4
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种心理帮助似乎并不是触手可及。只有 1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得到的有效帮助来自于自己的学校或科研院所,而在其他国家,28% 的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学校得到有效帮助。
0 5
比较乐观的是,70%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博士经历能够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就业前景,这一点上中国博士生略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同龄人。读书依旧是中国学生寻求出路的途径之一。
0 6
尽管学术界的职位市场竞争很激烈,但大学中的研究类职位依然极具吸引力。近 70%的受访者表示,毕业后他们最想在学术界工作。相比之下,国外 55%的受访者认同这一目标。
虽然美国允许中国本科生直博,还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但是读博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做出读博的决定之前,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博士的学习难度和要求,自己对博士学位的渴望程度再做周密的申请规划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