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letter这封情书,够懂才用得好
Love letter是什么
这是一份游离于学校申请要求以外的,有可能会自己争取到梦校ream school录取的材料。不像申请文书那样有严格的字限或主题要求,也看不见学校官网对外公布的申请材料中,有love letter的踪影。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封邮件,由学生本人的申请联系邮箱,直接发送给学校负责国际学生招生的招生官,或者自己所在申请区域的负责招生官(这个信息一般在学校的申请状态查看portal中可以直接看到)。
正因为love letter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申请材料,所以即使是学生被放到waitlist的学校,在waitlist阶段不要求或不接受学生提供附加材料的情况下,love letter依然是可以使用的。有些学生因为看到学校明确表示,在waitlist审核阶段不接受补充申请材料,就不敢跟学校联系。其实这种情况下反而是更需要启用love letter的,因为这是唯一能够为自己争取的机会了。
而如果梦校的waitlist要求里,本身已经额外要求学生补充提供信息,包含近期的学术成就,活动进展,或者选择该所学校的理由(比如很喜欢用waitlist的凯斯西储大学,看似在提交申请的阶段没有附加文书,顺手就交了,实际上要接受waitlist的时候,是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步提交love letter,也是会被学校接受的,会跟waitlist接受表格中所提供的信息合并到一起,作为后续审核转正时的重要材料。
Love letter的禁忌
看到love letter的广泛适用场景,先别忙着群发,那就是严重踩雷了。Love letter之所以被称之为情书,确实跟现实生活里的情书是有相通之处的。既然群发给班里所有漂亮女生的“情书”,就不能叫情书了,同样的,love letter要写好,也是不能流于表面,去夸学校“外表”有多好,比如资源如何多,排名如何高,专业如何强之类的,而是要深入到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对你的独特吸引力,也就是你们为什么适合彼此,至少要达到与申请时所写的why school的essay同等的深度,才是合格的。
说到契合度,说到why essay,也别以为已经写过的why essay现成可以拿来用。虽然love letter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官方索要的申请材料,但只要学校接收到了,一定是会补充到学生此前提交的全套申请材料中的。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包含已经提交过的任何的申请文书。那么,申请阶段写过的why major也好,why school也好,但凡这所学校用过的素材,都是绝对不能重复出现在love letter中的。就好比约女生出来约会,搭讪时候建立初次印象用的话,怎么可能原样不变再放到情书里呢?这就明摆着不走心,不是真爱,哪来的机会?
再者,love letter之所以有时候能够让你的申请“起死回生”,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你能够在深入调查学校与自己的契合度的基础上,才能写得出来的。尤其是当在申请时已经写过why essay的学校,比如纽约大学,要写出一封声情并茂的love letter,如果不是第一选择的梦校,恐怕根本难以下笔。所以,love letter的性质,决定着能写得好的,有实际上的使用意义的,一定是要针对自己入读意愿很高的学校来写的。很多学生会在这最后一搏的时候,明确在love letter中表达,一旦拿到录取就一定会入读该所学校的决心。甚至有学生会拿已经拿到的其它类似申请难度的学校的录取结果,来跟自己的梦校做对比,以表达对这所学校的钟情程度。
这个点之所以能够打动学校,是因为学校要考虑发放录取的学生最终入读的比率,这个指标跟学校的录取率,录取生源的平均GPA,标化SAT的25%-75%的分数区间等等一样,是影响其US News排名的因素之一,所以很受学校重视。尤其是本身不设置ED这种绑定协议录取政策的学校,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对于综合条件不错的申请者,收到明确的入读意愿的时候,受打动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当然前提是love letter的内容撑得起这个决心,而绝对不是一句会入读该校的口号,就足以让学校采信的。招生官阅人无数,大概率上是非常具备有甄别这封“情书”是否“有情”的能力的。
所以,从真实情况出发,我们是不可能同时有很多所梦校的,因此不可能在对学校的深入调查的精力投入上,平等去分配,更不应该在自己的每封love letter里表决心说一定会去入读。而如果僵化效仿别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表达“非你不可”的决心,一旦真的拿到录取,后面又反悔不去,对自己所在的高中,更有甚者,可能祸及自己所在大范围招生区域的其他后续中国学生的。(为什么会祸及他人,详细论证思考,有兴趣可以参考水哥文章“虚伪,自私的家长,不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了”。)诚信这个事情,是当大家决定要入读美国大学的时候,是务必要时时刻刻注意的。
总结来看,除了梦校一定会争取以外,通常额外只有1到2所有必要争取的学校,会发送love letter。过犹不及,把握好这个平衡,把精力放在对自己的学业或能力素质提升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才是更好的留学前的准备姿态。比如在最后一学期AP备战的余力之外,自学修读Coursera等优质网课平台上的美国大学英语写作English Composition课程。
Love letter的发送时机
如果没有能够在ED I或者ED II阶段下船的同学们,收拾下心情,利用好这个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申请情况,抓紧构思love letter是很有必要的。这段时间,高中最后一次的AP备考也不至于到冲刺的阶段,精力上也比较充裕。梦校锁定在不设置ED这种绑定协议录取政策的学校,忙完RD的提交,也逐渐缓和了焦虑的心态,这个时候也能够沉静下来了,是有可能对学校和自我的认知达到新的高度的。
无论此前是什么样的选校策略,大家在提交申请的时候,其实并不能够说很精准感觉自己会被哪些学校录取。所有的录取结果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最近一个申请季的整体录取数据的分析上来进行的,却永远不等于说上个申请季的情况,完全能够适用于当前的申请季。实际上,在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标化成绩持续膨胀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和学生会跟咨询顾问一样,明显感觉到美本新生的申请难度是持续在增加的。那么,之前申请季的录取结果,对当前申请季的指导作用,就更不能够全然依赖了。再者,即便是在同一个申请季内,我们也会发现,名校的申请,尤其是进入到TOP20级别的学校的竞争,运气的成分其实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基于不同录取期待的选校名单,在申请季进入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当年最新录取数据来做自我分析的支撑了。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申请期待,可能不如想象中那样有把握的时候,就应该行动起来了,而不是一定要等到被放在waitlist上以后再去跟大家一起挤那个不确定性非常高的转正名额。比如像波士顿大学,看起来好像排名和申请难度远远达不到最最激烈的程度,却也出现过waitlist完全不录的情况。并非只有TOP30学校的转正率有风险,只要是自己确定的梦校,都有必要尽力一搏。
任何一所大学所收到的申请者,大部分情况下,申请者的综合实力与这所学校的招生目标是能够有一定匹配度的。每个学生在申请提交的时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审视自己的综合实力,因此会在选校名单上覆盖到与自己相对较匹配的几所学校。当我们进入到每所学校的录取较量的时候,并不是在跟其他综合背景跟自己有明显差异的学生在比拼,而是在跟数以万计(对于大型公立大学比如加州大学系统的每所学校,所收到的申请人数量来看,是毫不夸张的)的跟自己综合竞争力并不是那么明显的申请者在较量。
在美国大学的新生录取中,尤其是TOP30级别的学校,有这样一条潜在的1%-25%-74%分配公式,不能说是百分百精准,但大体上是能够表达出申请竞争的整体态势的。具体来说,每所学校收到的申请者中,有大概1%的非常卓越的申请者,是能够立刻让大部分招生官都很青睐的,稳稳是发录取的学生;有大概25%是远远低于学校的招生期待的,很容易就会被招生办淘汰掉;而剩下的74%的申请者,是真正需要招生办投入很大工作量的,大家的综合实力不太能看得出来有什么很明显的差异,学校就是需要在这样一大群趋于“同质化”的学生里,挑选最终会发放录取信的幸运儿。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交完申请后坐等录取结果,显然不是上策。
所以,如果是真爱,而你又有些情话没有机会在之前的申请材料中覆盖到,尤其是提交完申请以后,有实实在在的学术上或个人成熟度、价值观等体现个人综合素质有所提升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继续向学校示爱的。无论是不幸收到了ED学校的waitlist,还是ED被拒重整旗鼓转攻RD里的理想学校,亦或是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过ED的打算,只专攻RD的学生,赶在RD大批放录取的3月中下旬之前,都该慎重考虑下自己的这封情书要如何下笔。
Love letter到底写什么
情书嘛,第一点当然是要证明你自己“值得拥有”。你有多优秀,之前交上去的全套申请材料已经有个形象塑造了,但学校更关心的是你的潜力。通过以往做过的事情,来推测你未来的发展潜力,是整套申请材料的唯一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大家过于依赖标化等可量化的显性指标时,不太理解有些“低分高录”学生录取“玄机”的地方。潜力的衡量指标,本身就是很多维的,没有统一标准的。如果能够证明你在提交完申请之后,依然在延续此前申请形象里所塑造出来的上进心,好奇心,积极进取的态度,自我能力极限的探索,舒适区的持续突破,等等优良品质,甚至在某些领域上还有新的成就,那当然就对你未来的发展潜力更有信心了。
love letter的开场理由比较合适的就是upate近况。可以更新的内容并非仅仅局限在我们常规意义上所理解的“学术”上的成就,就算GPA看不出来什么明显变化,或者所选专业所对应的课程早就已经是最高分水平了,或者秋季学期没有什么project有突破,那也可以写课堂以外的积极探索。比如社科有关申请专业的学生,因为一些新的社会热点所启发的思考,对未来大学生活,甚至于以后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或者是一些不同社会上的现象与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对自己的认知启发,都算得上是学术有关的进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在日后的大学学习中有所展露,是迟早的事情。
同理,课外活动上的upate,也未必需要汇报近期组织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活动之类的。延续此前申请材料中所提及的个人主线活动,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都是值得体现的。这些收获,可能是与自己的学术目标有关联,也可能是价值观或某项素质能力提升的体现,只要与目标学校的培养理念能够找到契合点,都是很好的love letter发力点。
第二点是要证明你们彼此很搭对,在一起会“情投意合”。提到匹配,很多同学自然而然开始回顾申请阶段写过的那些why essay。可能也有些同学被这类题材的essay折磨得刻苦铭心。确实是跟申请essay相通,但除了避免重复以外,如何跟自己的upate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虽然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分成两个点来写,但实际上的成稿感觉,是不应该读出来和明显的割裂的。一封邮件就应该是有个明确的主题和严密的框架,硬生生写一段upate,再加一段why school,大概率下会造出挺拙劣的情书。整体构思,从upate的取材上,就自动融合跟学校的契合点,才能够写出一封好情书。
最后一点表忠贞,前文已经提及校方视角对入读率的重视,其实从自己角度出发,大家都很清楚无论手握多少封录取信,最后都只是入读其中一所而已。所以最后再提醒一下大家,情书还是要“专情”才好,为己为他人。